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保守主义:1945~2017

2017-09-02 徐sir 译 保守主义评论


  • 本文最早刊登于《华盛顿自由灯塔》,后被《国家评论》转载。

  • 作者:《华盛顿自由灯塔》主编马修·康迪内蒂(Matthew Continetti)。

  • 译者:徐sir,现执教于南方某大学英语系。

  • 译文约3000字,英文见文末左下方的“阅读原文”。



…………………………


给年纪尚小的学生们(他们不曾体会万众瞩目的罗纳德·里根时代的辉煌)讲授美利坚保守主义运动思想史,这是一种什么体验?


过去两周,我一直为“赫特格基金会”注:Hertog Foundation,该基金会位于华盛顿特区,专给本科生和新近本科毕业生提供短期政治学研修旗下的“政治学研习”项目教授一门保守主义思想运动史的课程。“赫特格基金会”开设这门课已经是第二个年头,但却是川普总统任期内的第一次。学生们个个聪明伶俐,能说会道,表现抢眼,我喜欢开玩笑说,我给他们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开头,中间和结尾,一个不少。


假如,像怀特海所言,哲学史就是一部对柏拉图思想的脚注史,那么美利坚保守主义的思想史就是一部小威廉·巴克利思想影响力的扩散史。第一个礼拜的课程,我们读的就是《国家评论》杂志幕后的思想家:诸如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这样的古典自由主义者;理查德·维沃(Richard Weaver)和罗素·柯克这样的传统主义者;也有多数派立宪主义者威尔默尔·肯达尔和反共主义者惠特勒·钱伯斯,以及最重要的人物,詹姆斯·伯纳姆(James Burnham)。以上所有思潮,在小巴克利于1955年秋首版的《国家评论》的原则声明中,就已清晰可辨了。



课程的第二周,我们考察了自《国家评论》登台亮相后若干年以来的思想动态。《国家评论》所倡导的保守主义在欧文·克里斯托、诺曼·波霍雷茨以及其他给《公共利益》和《评论杂志》(Commentary)供稿的新保守主义知识份子中找到了盟友。美国(当时)有大量的中产阶级激进人士反对20世纪60年代晚期的“伟大社会”和“反文化运动”(counterculture)、反对70年代的社会自由主义思潮,并且形成了一个基数庞大的群体,是保守主义发现了他们,并赢得了他们的支持。随着自由派神学家理查德·约翰·诺伊豪斯和迈克尔·诺瓦克的右转,宗教保守主义也有了起色。后来,1964年巴里·戈德华特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四年后尼克松开启“南方战略”;1976年罗纳德·里根保守主义在初选中对阵吉拉德·福特,并于1980年入主白宫——保守主义思想最终让位于保守主义政治。



课程的最后,我们讨论了右翼目前面临的分裂现状。美国打赢冷战后,注重对外政策的新保守主义者和老派保守主义者(paleoconservatives)之间的分歧愈发尖锐。2017年,美国保守主义的思想谱系涵盖了自由至上论者、新保守主义者、老派保守主义者、传统主义者、再到民族国家民粹主义者,乃至另类右翼。一边是参议员杰夫·弗雷克和他撰写的《保守主义者的良心》;而另一边则是史蒂夫·班农和他的“布莱巴特新闻网”。觊觎保守主义铁王座的人不在少数,但各方势力却各有各的问题。



二战后的美利坚保守主义最初只是一场精英的思想运动,它并没有厚实的群众基础。到了后“后冷战”时期,它却成了一个没有精英扶持的群体政治运动。我课上的一个旁听生评论说,里根时代的这种知识份子、活动家以及民选官员汇聚一堂的景象,恐怕是一辈子绝无仅有的事情了。我不得不承认,他讲得很有道理。


我的学生们很快就注意到,反共主义在美国保守主义思想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选读了詹姆斯·伯纳姆《为世界而奋斗》(1947)的一个段落,意思是说,政治生活中总有一个“彼时情境下的关键事件”。对伯纳姆,对一般意义上的保守主义者而言(从1944年哈耶克发表《通往奴役之路》到1992年弗朗西斯·福山发表《历史的终结与末人》),彼时情境下的关键事件就是来自苏联的威胁。当时所有的派系都反对苏联暴政、各种形式的集体主义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国有企业经济体制。只不过苏联垮台后,保守主义联盟也随之瓦解了。



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保守主义者,也把激进的伊斯兰主义视为一种危险、好战的意识形态,认为它会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和自由社会理念。不过在我看来,通过敌视激进伊斯兰主义,缔结保守主义联盟的努力已经失败。知识界对这一失败的批评早已不绝于耳。况且,现在激进伊斯兰主义并没有得到世俗知识份子的支持,而之前共产主义在知识界是不乏同情者的。所以,或许当今情势下,并没有一个对应的关键事件——由于美国面临诸多内忧外患,因此试图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理论注定会失败。


我们在课上,还有一个斩获。我们也得知了保守主义在反对民权运动和抵制联邦政府在学校实施反隔离政策的过程中,是多么地溃不成军。尽管小巴克利在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都在不遗余力地为南方辩护,但他的呼告不仅没能说服多数民众,就连他自己杂志的一些编辑也不买他的账。对今天的学生而言,这段历史不仅不能有助于他们采纳保守主义知识份子的其他观点,就连让他们理解这些观点都做不到。有一天,我们一起观看了1980年罗素·柯克在大学俱乐部(the University Club)的一场讲座。学生们目睹到当时这场讲座的听众中有那么多白人和男性,顿时感到颇为震撼。对学生们而言,仅凭柯克讲座的听众如此同质化这一事实,就足以削弱他的观点了。


注:罗素·柯克(Russell Kirk19181994), 是美国政治理论家,现代保守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53年的著作《保守主义的心灵》是“二战”后美国保守思想的重要著作。


尽管如此,当学生们看到1978年罗纳德·里根登台,在电视辩论节目“火线”中和小威廉·巴克利就“巴拿马运河条约”展开唇枪舌战之时,还是相当兴奋的。吸引他们的不单单是里根威严的气场和坚定的口吻,还有他对细节的把握、平易近人的语言,以及他辛辣的揶揄。看到银幕上里根的形象在学生面前活灵活现,犹如四十年前他在当时的观众面前那般身临其境,我心里既激动又失落。激动的是,自由的呼声仍旧有人聆听;失落的是里根在眼前这群学生出生十多年前就已经卸任了。 


另外,我也很高兴能在课上打消一些对保守主义的误读。记得在一次午后讨论神学保守主义的研讨会上,我们观看了一场罗伯特·乔治的访谈。有几个同学表现得很惊讶,因为当他们听到“宗教保守主义”这个词的时候,想到的是萨拉·佩林。不过眼下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和颜悦色、真挚热诚、彬彬有礼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一边援引着诸位道德哲学家的话,细数康奈尔·韦斯特的不是(注:康奈尔·韦斯特,生于195362日,是美国哲学家,活动家,作家和美国民主社会党的重要成员;他大部分工作集中在种族、性别和美国社会阶层,以复兴马丁·路德·金的遗产为己任),一边猛烈地抨击着堕胎和同性恋。第二天,我问班里同学知不知道其实每天都刊印有无数的保守主义刊物,对各类问题针砭时弊,学生们却都说不知道。


注:罗伯特·乔治(Robert Peter George,1955~),美国法律学者、政治哲学家,天主教徒,知名的保守派知识分子。


保守主义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我不敢妄加揣测。不过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美利坚保守主义已历经了三番五次的扩散和融合。在巴克利创刊《国家评论》伊始,保守派的世界还是灰蒙蒙的一片,不成气候、前景黯淡。而随后戈德华特遭遇选举失利,加之尼克松引咎辞职;人们便更觉得保守主义和共和党都气数已尽,行将就木了。幸好,我们迎来了1980年。不过,里根卸任之后,诸如小罗伯特·埃米特·忒瑞尔(注:R. Emmett Tyrrell Jr.,生于19431214日,成立保守主义杂志《美国观察家》并担任主编)、约翰·B·朱迪斯(注:John B. Judis,生于芝加哥,阿姆斯特学院哲学系本科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硕士毕业,美国保守派作家和记者)等人,都预言“保守主义大崩溃”的到来。几年后,保守派又团结在纽特·金里奇的周围,赢得了国会中的多数席位。不过,随着2008年巴拉克·奥巴马入主白宫,保守主义再次被打入了冷宫。紧随其后的,就是茶党运动了。



相比知识份子的思想,社会环境和个人特质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其影响至少和前者旗鼓相当。因此,也许窝里反、教条主义、陈词滥调、阴谋论、敌意、混乱、权威丧失正是现时代(保守主义)的写照;但是研究保守主义,能让我们学到的一课就是:现状是会改变的。这场改变会从哪里来,我们不得而知;但它一定会不期而至的。


………………………………


相关阅读:

罗素·柯克:保守主义十原则

冯克利: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总序

美国保守主义的前世今生(上)|乔治·纳什

美国保守主义的前世今生(中)|乔治·纳什

美国保守主义的前世今生(下)|乔治·纳什

美国保守主义的前世今生(终)|乔治·纳什

“读者来稿”:小威廉·巴克利的思想肖像(上)

“读者来稿”:小威廉·巴克利的思想肖像(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